健康議題-兒童肥胖
學術研究 | 生活習慣 | 兒童成長

兒童肥胖,被視為現今最緊迫且重要的兒童健康議題,因兒童期的體位會直接影響成人期的體位。肥胖的兒童會成為肥胖的成人,且會造成許多慢性的身體負面影響,包含糖尿病、心臟病和睡眠障礙等等。並會增加心理的問題,像是生活品質不佳、不好的身體形象及社交障礙。

不可不知的兒童肥胖問題

 

美國兒童肥胖專家會議(the Expert Committee on Pediatric Obesity)指出兒童過重的定義為其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85~94th 百分位肥胖為≥ 95 th 百分位。美國NHANES 2005-2006的調查資料,共計7,882名兒童。發現共有33.1%的兒童過重/肥胖,為15.4%過重與17.7%肥胖。並進一步比較居住在城市和鄉村的美國兒童其體位和健康行為。美國的兒童約八成住在城市,但發現鄉村的兒童有較高的肥胖盛行率,鄉村有39.0%的兒童過重,而城市則為32.0%。作者提出應該針對鄉村的兒童作增進健康行為的活動,像是:有趣的運動錄影帶、健康推廣活動等。然而,非肥胖體位的兒童,有較好的運動習慣、較短玩電子遊樂器的時間。而肥胖的兒童,則有較高的含糖飲料攝取行為和較長的玩電子遊樂器的時間。作者進一步指出造成鄉村兒童肥胖的原因,包含:種族(非裔美國人)、年齡、社經地位(社經地位低的家庭有較高的肥胖兒童比例)和含糖飲料的攝取。

預防肥胖介入計畫

 

此篇論文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因為刻板印象覺得鄉村的小孩相較於城市小孩,有較多的運動機會和時間,肥胖盛行率應該較低。由於鄉村小孩,大多都是社經地位較低的家童,父母多從事勞力階層的工作,沒時間管教,造成較高的含糖飲料攝取行為和較長的玩電子遊樂器的時間。使得鄉村兒童肥胖盛行率較高。但反觀,都市小孩由於學校有較多的健康行為推廣活動及營養教育課程,使得城市兒童的肥胖盛行率較低。

 

美國兒童肥胖盛行率高,特別是非裔美國人、西班牙裔美國人和墨西哥裔美國人,大多是社經地位較低的族群。研究設計兩年的預防肥胖HOPS (Healthier Options for Public Schoolchildren)介入計劃(西元2004~2006年),四間介入學校,一間控制組學校,計4,588名兒童。HOPS設計包括:(1)鼓勵攝食天然的食物,盡量看到食物的原形,越天然越好 (2)健康的生活行為、飲食習慣、並鼓勵多運動 (3)鼓勵戶外活動。然而,針對營養的部分提出三大方針,包括:(1)攝取富含高纖維的食物(全穀根莖類、新鮮蔬果) (2)攝取較少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含糖麥片、精緻麵粉加工食品) (3)降低脂質攝取,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每個月一次的教育課程,每次上課皆有不同主題。共計1197 名兒童完成此次實驗,包含974名介入組兒童和199名控制組兒童。試驗介入後,發現介入組相對於控制組有較多的兒童在正常體位間,同時介入組的兒童易有顯著較高的數學和閱讀成績。透過學校進行預防肥胖介入計劃,從改變學校提供的餐食、給予營養教育、教導健康的生活行為並鼓勵多運動,不僅能提升健康更能提升學術上的表現。這結果更讓我們知道營養的重要性及從小建立的必要性。均衡的營養搭配適當的運動,能提升兒童的健康和學習力!

破除現有競爭者

 

印度,營養型式快速轉型的國家,因大量的廣告行銷、價格低廉和容易取得的高飽和脂肪酸、高精緻醣類且高含糖量的零食,取代了傳統的餐食。目前,印度的學校並無強調推廣健康生活行為和營養知識。健康教育僅由醫護人員傳遞簡單健康知識。因此,此實驗擬藉由透過營養教育,傳遞營養知識及行為,建立營養教育介入的模式。

 

在介入前,使用National Foundation for Diabetes, Obesity, and Cholesterol Disorders(N-DOC), Diabetes Foundation (India)設計的問卷,問卷內容包含:健康、營養、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血脂質異常)、生理活動和烹調習慣,共計164項問題。每項問題共有三個回答選項,是或否或我不知道。在印度三個城市,分別招募各五間公立學校及五間私立學校,共計3128名兒童完成問卷。答對率75%以上視為好,50~75%普通,低於50%視為差。在營養教育介入前,得到私立小學兒童有較好的營養知識行為。偏好選擇戶外活動勝過於室內活動,公立小學18%私立小學45%的兒童。不論公私立學校,答對率皆隨著年齡的較長而有較高答對率。

健康教育成效

 

營養教育團隊,包含:醫生、營養師及管理師。課程包含正規課程和創新的活動。正規課程,使用電腦投影片的教學方式,傳遞營養專業知識,利用卡通插圖、問與答,吸引注意力。創意活動包含:角色扮演、辯論、繪畫比賽與烹飪競賽,提高兒童的興趣。營養教育為期六個月,課程一次約45 分鐘到一小時,共計125次課程,及15次的活動營隊。

 

在介入後,不論公私立小學其兒童的營養知識和行為皆有顯著上升。在8~11歲的兒童組,其增加了15 %,對於肥胖、反式脂肪酸、生理活動、糖尿病、血壓等的認識,有明顯的上升。依性別分組,發現女性有較好的進步相對於男性。此研究為目前規模最大的營養教育介入研究在南亞洲。作者進一步提出營養教育的介入應及早進入校園,透過教育介入確實能有效地改善兒童的健康行為增進營養知識並對代謝症候群等疾病有多的認識。

台灣目前營養教育從國小健康教育課程就是開始推動,小朋友對六大類食物的認識如數家珍。目前,規模較大的學校,皆有駐校營養師,提供健康營養午餐的設計,並規劃不同的年級的小朋友,有不同的營養主題。並舉辦趣味競賽,兒童天馬行空的創意,總是能被激發出來。甚至由高年級的小朋友,設計活動給予低年級的小朋友進行玩樂。透過兒童之間的語言,效果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