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淨標示,因誰而起?
食品加工 | 食品添加 | 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物在法規上具有嚴格的規範,要申請成為可使用的食品添加物需要經過眾多手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毒理試驗,包含致畸胎、致癌性、急性與慢性試驗等等,可以從這些研究中能得知「無法觀察到副作用的劑量(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 NOAEL)」,意即實驗老鼠在毒理試驗中吃一輩子也不會觀察到副作用的劑量。

學者可以透過NOAEL數值再進一步除以安全係數(至少大於100),能推算出人體可允許攝取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是毒理試驗中還尚未可觀察到副作用的百分之一以下的劑量,法規允許的添加限量又在ADI值之下,因此理論上我們經由合法添加物得到的風險相對非常低。

不過,有些學者認為這些毒理試驗還是會盲點存在,因為食品添加物的毒理試驗針對單方食品添加物,並未考到複方或是否會與食品成分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會有學者希望邁向非必要情況下減少添加,可能像是香料、色素、增稠劑等。

台灣食品添加物規範

 

台灣的食品添加物法規採取正面表列,列出可允許之添加物範圍與使用量,而非負面表列只列出禁止項目,所以台灣的食品添加物法規是一種嚴格的法規

在食品加工上有些添加物就是必要的,如:豆腐一定要有凝固劑才會凝固、香腸加亞硝酸鹽能有效抑制肉毒桿菌,因此消費者要了解添加並不是全部都不行使用,而廠商要使用合法合量的添加物,就能嚴格管控添加物造成的健康風險。

食安事件真的都危害安全?

 

舉兩個著名食安案件,大統橄欖油事件中,因為用了棉籽油混充銅葉綠素而被當時新聞與節目渲染成很嚴重的食安事件,包含棉籽油會造成不孕、銅葉綠素的銅會導致金屬中毒等。但其實在1960年代聯合國農糧組織中就決議精煉棉籽油為可食用油,而銅也是我們人體所需營養素之一,在這案件中的銅葉綠素添加量不會產生危害,所以這是屬於詐欺的違法事件。

另外一個例子是胖達人香精麵包事件,因為胖達人標榜天然不添加香料,但是被踢爆使用了許多香精,當時也有許多節目指出這些香精會導致癌症等等問題,實際上如果這些香料若在合法添加量之內則是無虞的,所以這也是個詐欺的違法事件,而非食安事件。然而,現在確實有許多廠商為了追求低成本、便宜行事,在不了解食品添加物性質情況下就會踩到食安的地雷。

輕微的如添加物超標、進口含有國內未核准添加物的產品,考量到使用量,這一類的食品事件所造成的危害程度相對比較低。但是像是三聚氰胺、塑化劑、毒澱粉等事件,這些添加進食品的物質根本不是食品添加物,未經過安全性評估,所以會造成非常高的健康危害!

製造供應商如何應對

 

無論是新聞誇大或是真的危害事件,讓台灣消費者普遍懼怕添加物。

不僅台灣的消費者會對食品添加物產生「疑慮」,而是全世界的消費者都會在意手上的食品能不能吃、安不安全。雖然這些事件打擊了食品產業與消費者信心,但也是讓食品廠有個契機,重新思考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因此現在許多食品廠開始邁向新的食品紀元,盡量減少添加物,甚至完全不使用添加物,能避免添加物帶來的風險和滿足消費者需求

2011年源於英國食品界新名詞 — 潔淨標示Clean Label ,成為市場趨勢指標。

台灣找得到的潔淨標示

 

為了讓消費者更安心,龍鳳食品領先代理國際知名大廠的潔淨標示的產品,將許多產品跟上無添加的風潮,減少添加物的使用將風險降低到最少。

不過,無食品添加物亦相對產生一些安全問題。首先,防腐劑用來確保細菌不會孳生,因此不使用防腐劑就會提高微生物污染的問題,不加防腐劑勢必會導致保存效期縮短。

不添加又不想污染,勢必要提高製程衛生規格,原本不需要用冷藏運送的,現在可能也需要全程冷藏。然而,市面上還是有許多廠商為了迎合無添加的趨勢,但並未提高衛生條件,這樣反而會讓食物陷於微生物污染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龍鳳食品代理的廠商在製程更超過衛生規範的條件,製程更乾淨來減少添加,讓產品不添加也不會出現衛生疑慮。此外,烘焙產品的香味一定不若以往使用香料時那麽香、顏色也不若以往使用色素那麼誘人。

因此,廠商在追求無添加的同時,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讓品質維持一定,而消費者也是需要共同承擔不使用添加物後的改變,才能讓食品更加安全!

 

|感謝|

旗山龍鳳食品舉辦推廣潔淨標示發表會